把伤痛当做花滑生命的馈赠:隋文静韩聪,许久未见甚是想念
08:16隋文静韩聪组合。 视频来源:央视(08:16)上次在冰场看到隋文静/韩聪是什么时候?应该是去年的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。两人随队前往重庆,热身、上冰、训练,一丝不苟。但考虑到当时韩聪仍处在伤病恢复期,两人最终没有登场亮相。虽然无法在最熟悉的赛场一展身手,但他们都非常珍惜来到赛场的机会。
而上一次在世锦赛中看到隋文静/韩聪又是什么时候?时钟要拨回到2019年的3月,隋文静刚从右脚疲劳性骨折中康复,又在赛前一个月的训练中摔倒受伤。
可两人就在合练次数都屈指可数的情况下,打破新周期新规则下双人自由滑和总分两项世界纪录,摘得组合第二个世锦赛冠军。
赛后隋文静与韩聪的深情庆祝,也成为了那届世锦赛最令人动容的瞬间之一。
这是隋文静/韩聪携手搭档的第14年,他们已跨过彼此的青葱岁月,走过细水长流的训练时光,经历过满身伤病的失意时刻,又体验过低谷中重新崛起的快意人生。
从世青赛的年少成名,到金桥的动情相拥;从平昌与冠军擦肩而过的遗憾,到埼玉属于王者的霸气回归……伤病是他们逃不过的话题,也是躲不过的阴霾。
很多时候,你甚至会怀疑这些是否是命运交付他们的考验,等着看他们如何应对,涅槃重生。
这一次,相似的剧本交给了韩聪。去年世锦赛因疫情原因取消后,韩聪由于旧伤复发影响动作质量,选择接受了髋部手术。康复的时间熟悉又漫长,韩聪常觉得抓紧一切时间还是不够用。
后来,隋文静随队去三亚集训。为了不让动作生疏,就像韩聪曾经借女伴练托举一样,她也不得不求助于男选手进行双人滑的训练。
也许是经历得太多,对于伤病这个棘手的问题,两人的心态始终是积极向上的。
隋文静认真地说:“我们两个的身体条件都不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,也不是非常适合滑冰的,很多人也都这么说,毕竟我们身高都不高,身高差也不大,但是我们能走到今天肯定是付出了超过常人的努力。”
“那么大训练量自然会带来一些伤病,但是我们每当完成一个突破的时候,心里是很满足的,人生都是历练来的。”
韩聪则更显轻松:“随着滑冰生涯的不断前进,伤病让我学到了很多。我现在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好的感受和了解。解决伤病是运动员应该具备的一个态度,有伤病也不全是坏事,不要惧怕它,而是要站起来解决它,这些经验对以后的训练也有帮助。”
他们云淡风轻的“标答”总会给人一种恍惚的错觉,仿佛这些伤痛、挫折、低迷、失意从未在他们身上存在过,把一切的悲喜都当作生命的赠予。
可了解他们的人也都深知,属于隋文静/韩聪的职业生涯从不是一帆风顺,聚光灯前是金牌是荣誉,背后是汗水是泪水,超强的信念和自律以及永不放弃的决心支撑他们一路前进,伴着他们迈过伤痛与失意,使那些被刻在荣誉墙上的高光时刻熠熠生辉,更无可替代。
斯德哥尔摩缺少观众和欢呼声的看台,见证了隋文静/韩聪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。
在恢复上冰两个多月、单跳仅练了两三个星期的情况下,两人依然献上了两套瑕不掩瑜的成套表演,让你忍不住对他们说一声,welcome back。
若是几个月前,可能都不会有太多人敢预测他们最终会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但是今天,他们不仅重圆了去年的遗憾,还带着所有人把没有看完的“雨”看完,把没有画完的音符填满。
赛后,隋文静/韩聪坦言,现在的阶段,是拿自己的七八十分去打别人的一百分甚至一百二十分。如果能再有一个月的准备期,状态一定会更好。
“但今天已经做到最好了,”两人很满意自己的发挥,“我们的目标还是放在下赛季,也有多套方案。虽然也会做横向对比,但昨天说了目标是超越自己,因为我们坚信我们就是最好的。”
花滑的极致之美,或许就是由无数个伴随着寂寞与痛苦的日夜雕琢而成的。伤病只是通往终点目标路上的小考,是百炼成钢必经的历练。
让人期待的只有金牌吗?或许还有许久未见的他们。
而这块同样珍贵的银牌也将成为一枚风向标,指向隋文静/韩聪接下来不到一年的备战岁月,和未来的努力目标。
不知道下次再见会是何时,但愿如他们所言,希望自己站在赛场的每一刻带给大家的都是惊喜。